7月10日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年度顶级会议“2025中国汽车论坛”在上海正式启幕。
值此行业变革深化期,与会车企直面行业痛点、共谋破局之道。其中,处于改革阵痛期的传统车企老总们思考得最为积极,言辞也最为恳切。
“忽视情绪价值的汽车产品,即使功能很强大,也难以在市场上脱颖而出。”
“今天,有的新势力友商已经成为客户体验的行业标杆,更是我们回归原点、提升服务的一面镜子。”
“过去一段时间,我一直在反复思考:如何为客户提供安心可靠的功能价值,同时又能够打造让用户心动的情绪价值?答案是初心不改,路径要变。”
这番刮骨疗毒般的反思,刀刀刺向传统车企的沉疴。而这正是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在论坛上的发言,宛如一把朝着自己高举的手术刀,结尾他承诺:“未来三年,要为大家呈现一个全新的广汽。”
展开剩余90%言至此,冯兴亚的表情既有面对挑战的凝重,又有破釜沉舟的坚定,眉峰微聚间是灼灼的目光。
从上汽原董事长陈虹不与华为合作时发出的“灵魂论”,到新任总裁贾健旭喊出“学会跪着做人”。如今,同样背负重担的广汽也开始“深蹲”,俯下身子,细细察问那些曾经并不被“汽车国家队”放在眼里的新势力车企,是如何找准时代风向的。
从市区到一线,广汽正“深蹲”
当曾经的新势力“蔚小理”的威胁逐渐减弱,传统车企没想到的是,“新势力”并不特指某几个车企,而是源源不断的新生势力。正如常言道,“总有人正年轻”。
小米3分钟20万的订单,让汽车行业再次见识到了什么叫“后生可畏”。有人嘲讽其疯狂,也有人畏惧其力量,还有人洞察到其间奥秘,将其作为一面镜子。
冯兴亚从中看到,“用户需求是汽车产业演变的核心力量”,新势力崛起的原因就在于对用户需求快速、高效、精准的捕捉。因为“无论行业的变局、还是广汽的变革,两者共同的底层逻辑都源于用户需求的快速演变。”
如今的汽车行业,不是围绕着市场规模在比拼体量,而是围绕着用户需求在抢夺人心。当汽车成为用户承载个性和情感的伙伴,广汽最需要做的是“以用户为中心”推进全面变革。为此,广汽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将总部从远离烟火的市区CBD迁到了番禺。
冯兴亚认为:“如果你要决策,你就必须听到‘炮火’。”番禺是广汽自主品牌的摇篮,这里汇聚了传祺和埃安的工厂、研究院、零部件产业基地及广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,其中有约3万人的自主品牌相关员工,是研产供销的一线。
“自主”,是当前传统汽车集团改革的关键词。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曾说道:“今天已经不是合资主导的世界了。我们要全面创新,把自主作为我们主攻的方向。” 对于广汽,也是如此。
在去年11月推出为期三年的“番禺行动“时,冯兴亚提到,目前合资品牌占广汽集团近70%的销量比例,这种比例结构和中国市场的结构(自主品牌占比超过50%)比例并不吻合。因此,番禺行动提出目标,要在2027年实现自主品牌销量占集团总销量的60%以上,如今已经完成了40%。
但广汽的“自主”,并非提升自主品牌的销量这么简单,而是要教曾经远离本土需求、过度依赖外资的传统汽车集团回归本土、增强自主。
那么,如何增强用户洞察的能力?又如何在洞察客户需求后高效地满足?广汽决定向互联网取经。
正如冯兴亚给出的答案:“初心不改,路径要变。”如今的广汽既要回归以“用户为中心”的初心,又要利用互联网的思维重构实践这一目标的路径。
调整产品的帆,迎向互联网的风
“我们无法改变风,但可以改变帆,调整帆的角度,以适应新的航程。”在2024广州车展期间,时任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样说道。而从具体的改革路径来看,广汽的调整,迎向的是互联网的风。
为了“以用户为中心”推进全面变革,广汽引入了DSTE(开发战略到执行)、IPD(集成产品开发)、IPMS(集成产品营销与销售)流程体系。其中,向华为取经的IPD模式已经是多个车企启动产品流程“变革”的起点,上汽、广汽、奇瑞、长城均在此列。
IPD指的是集成产品开发模式,核心是通过跨部门协作、流程标准化和市场导向,提升产品开发效率与成功率。简单来说,就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、跨部门协同的产品开发模式。
为什么现在车企纷纷选择引入IPD?因为IPD要解决的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产品定义,这也是传统车企最大的问题。
早在2023年,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就说过:“中国大多数传统车企的产品开发还停留在工程师主导阶段,真正从用户出发的产品策划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。”
这也在为什么,在漫长的合资时代中,我们的自主品牌一直没有真的做起来,直到新势力的出现。但在近来越发激烈的智能化战役中,我们似乎又在重蹈覆辙,过于关注技术参数和配置堆砌,而忽视了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与核心痛点。
在IPD流程中,市场需求调研与分析是产品定义阶段的核心起点,且贯穿整个流程。这样可以避免用工程功能来推导产品配置,而是以用户体验拉动产品定义。冯兴亚深谙此道,在推动番禺行动时,就谈到了:“产品定义,就是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技术路线,就搭载什么样的技术路线,我们叫产品主战。”
为此,广汽在番禺行动中重构产品本部与广汽研究院,组成“从用户洞察为起点到产品交付”大研发体系,加强对消费者的洞察,同时把产品开发和技术攻关团队分离,确保产品部能够始终从用户出发来设计产品。此外,广汽还同步新设产品总经理岗位,打造类似于互联网行业的产品经理。
虽然车企以前也有产品经理岗位,但是受限于跨部门合作的壁垒,决策权有限,仅停留于前期的市场定位,很少能够直接进行产品定义,更像是通常意义上的“项目经理”。而IPD模式下的产品经理,不仅能用大数据勾勒更细致的用户画像,而且能够全流程主导,深度参与研发决策,更有助于车企打造爆款。
在这样的模式下,广汽的自主品牌势头渐渐起来。传祺M8系列依托模块化平台和华为高阶智驾,稳稳立住了其在MPV领域的王者地位;传祺向往S7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增程技术优化,也已经显露其爆款潜质;昊铂HL的独立设计团队与专属供应链使其成为30万以上纯电六座SUV销量亚军。
以用户为导向策略的成效,只有用户口碑才能衡量。当新能源车纷纷面临涨价难、不保值的困境,广汽传祺作为广汽旗下的高端品牌,荣获了24年度、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保值率第一名,传祺M8车型连续三年位居自主MPV保值率第一名。
此外,在品牌价值上,广汽埃安还入选了胡润研究所最新发布的《2025年全球独角兽榜》,排名第50位,连续三年蝉联全球最大新能源车企独角兽。在资本市场趋于理性的背景下,广汽埃安的持续上榜,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其核心价值的认可。
可以看到,虽然还未在销量上打个彻底的“翻身仗”,但是广汽集团自主品牌的价值战已经打响,番禺行动正在从底部重塑广汽未来的路。毫无疑问,这是一条难而正确的路。
谋划深远,广汽准备“起跳”
互联网的产品思维,并非广汽要学习的全部,而是要用互联网思维对传统车企的流程体系进行全面的变革。产品之外,财务与采购的改革也是番禺行动的核心。
冯兴亚曾在采访中提到:“采购是最能发挥资源协同效应的。我们成立了统一的采购本部,旨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共享。”据内部员工透露,透明的数字化采购流程将以往超过7天的采购流程压缩到了2天。
此外,针对汽车行业目前“增收不增利”的困境,广汽的改革既激进也务实。因为冯兴亚认为:“必须要抓住财务的‘牛鼻子’,要抓成本就要从财务开始,所以财务本部也是同时成立的。”
在产品、财务、采购三者的协同改革之下,广汽的产品研发周期已从26个月缩短至18-21个月,研发成本降低10%以上。
可以看到,广汽的番禺行动既立意高远,也脚踏实地,为的是既抓住未来,也留住现在。因此,广汽深谙,从传统车企到科技广汽,并非一蹴而就,而与科技公司的合作,可以帮助广汽事半功倍地走向未来。
在这方面,科技巨头华为是广汽很重要的助力。当智界、尚界和享界正由合作车企筹备建设品牌专属销售网络,经历从融合到分离的暧昧阶段,华为与广汽的合作却展现出完全不同的路径。
广汽没有成为华为的“第六界”,而是超出华为和其他车企集团现有的合作范围和层级,选择了一种全新的全栈合作模式。为此,今年3月18日,广汽集团直接投资15亿元成立华望汽车,专门推进与华为的合作项目。据媒体报道,华望汽车目前规划了两款车型,一款轿车与一款 SUV,定位高端市场,预计明年面世。
与此同时,广汽也积极孵化和投资了超过50家智驾科技公司,覆盖Robotaxi运营、AI芯片研发、激光雷达、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及应用等全产业链核心环节,其中就包括地平线、速腾聚创、黑芝麻智能、文远知行、小马智行等一众上市公司。
因此,鲜有人知的是,在AI前瞻应用方面,广汽是国内为数不多,已围绕Robotaxi、飞行汽车、机器人等AI+应用展开全方位布局,并形成商业化计划的车企。
而且,今年3月以来,广汽集团接连发布智能科技品牌“星灵智行”以及“基于生成式AI端到端架构”的广汽GSD智能驾驶辅助系统,并且首次公开了“广汽星灵安全守护体系”。
冯兴亚认为,打好产品价值战,就是要以科技与安全强化品质竞争力。
而在打智能化战役时,广汽也没有忘记持续革新电池技术。目前广汽已经量产了行业领先的弹匣电池、超级快充、夸克电驱技术,全固态电池技术也会按计划在2026年装车搭载。
一边改革产品流程,一边持续增强技术实力。“俯身”后的广汽已经了然,要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要,不仅要听,更要有能力去做,需要以持续的科技创新和价值创造来达成。技术和产品的双向发力,正是广汽破局的核心,也是广汽“深蹲”后“起跳”的重要驱力。
发布于:四川省怎么才能让配资公司破产,配资网站炒股,中泽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